close

【聯合報╱校園特約記者曾子軒/台北報導】
去年六月,世新大學一名李姓學生在租屋處上吊自殺,死亡多日才被房東發現。為避免不幸事件再度發生,該校更加重視「期中預警」制度,要求老師確實點名,教務長蔡念中說:「大學生高中化,老師必須對學生付出更多關心。」

李姓學生的自殺,促使學校積極推動校園輔導機制。世新大學教務處去年開始執行「期中學習預警追蹤」,要求教師觀察學生的出缺席狀況及學習態度,並回報課堂上需要特別關懷的學生名單。

蔡念中表示,儘管大學生的年齡已屆18至22歲,仍未能調整求學心態,升上大學後,把高中的懶散習性帶到大學。藉期中預警機制,呼籲老師們調整教學態度,「不能認為大學生是成年人,就完全放任他們」。

本學期預警系統上線,老師可以在網路上登錄學生的問題,回報至教務處,再由校方介入輔導。他強調,學生可能對課程缺乏興趣而缺席,老師應該視學生的程度及需求,調整授課方式及教材。

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黃惠英是大四班導,她指出,班上有固定四個學生,從大一到大四的出席率皆奇低無比。她收到預警通知後致電關切,但只得到學生「好、嗯、知道了」的虛應故事,照樣不來上課。

世新大學教官李峻峰表示,期中預警制度仍有盲點,癥結在於能執行到什麼程度。學校無法確保老師確實點名,點名後有無上傳至教務系統,就算點名,若是選修課、通識課,老師因不熟識每一位學生的特質,無法照顧到來自各個科系的學生。

「可不可以幫我找兒子?」李峻峰說,教官室常接到心急如焚家長打來找孩子的電話。他說,學生「搞失蹤」,不跟家人聯絡,家長致電教官室已是下下策。

李峻峰認為,加強導師功能是當務之急,除此之外,還須搭配輔導機制、親子溝通、同儕相處,校方與家長也須保持互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淡江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